十二年,经典再传承——2017亚洲照明艺术论坛火爆全场返回
2017-06-28 14:06:26

 

十二载沉淀,经典再传承。6月9日~10日,2017第13届亚洲照明艺术论坛在广州琶洲展馆B区C层2号会议室精彩呈现。


 

 

 

 


历经12年的成长和沉淀,观众对论坛赞不绝口,每届论坛都给从事照明行业的朋友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此届紧扣行业热点与趋势,探讨日益更新的照明技术与应用,为照明行业带来最前沿、最专业、最震撼的思想碰撞,让听众享受一场全新的思想洗礼。


本届论坛将有针对性地围绕照明的不同方面展开,实现“专业、深入、分享、互动”四大方面的高度融合。论坛分设5个专场,分别为9日的“灯光设计专场”“灯光与经济专场”和10日的“光与艺术专场”“光与空间专场”“光与建筑专场”。其中,“灯光与经济专场”是本次论坛新设的主题专场,主要探究夜景照明与经济的相互作用以及照明企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案例分析。


照明设计专场


1 《视觉与照明设计 》
Warren Julian(澳大利亚)  悉尼大学荣誉教授


 


主要从光的趋向性、流动性和颜色三个方面,阐述人类视觉的重要性及其对照明设计的影响,也讲述了眼睛的明视觉和暗视觉对眼睛适应性的影响。


光是流动的,可以从光源流动到任何我们需要的地方。它有两个来源,分别是天空和太阳。人的眼球里有个类似“光的探测器”的小区域,将可见的光投射到大脑的神经信号, 从眼睛直接穿到这个区域的中心,而中心点正是我们阅读、辨认颜色的关键。


我们是三色视觉动物,包括蓝色、红色和绿色。蓝色代表蓝波,是一个短波的侦测;长波主要是对红波的感知;绿波主要是感知中波,而中波的感知实际上是逐渐的在波长当中产生变化的。

 

2 《光的艺术性表达》
王小冬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光环境设计研究所所长


 


以“太阳”“黑暗”起兴,借喻光与暗,引出正题,点明主旨。


光与艺术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无论是从画作、摄像、电影还是艺术装置上,光影的主题无处不在,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乡村到城市,从设计到实践,从建筑到照明,利用不同的载体和介质,从多个方面阐述照明设计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性学科,而是通过与建筑、景观的艺术性的融合,创造氛围,表达结构,制造空间感,实现适宜居住的环境。


灯光与经济专场


3 《突破行业瓶颈,寻求发展机遇》
冯强 深圳市盐田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


 


从整体上看,照明行业的现状较为乐观,南京、广州等城市都进行了照明规划,这说明国家和政府对夜景照明的重视度在提升。基础设施投入、城市照明改造、智慧特色小镇等市场需求,都要求照明人站在企业家的角度考虑问题,积极思索,把握时机,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


当下,企业面临着历史问题、对资本市场的正确认识不够清晰、该走何种道路、决策与思维等困境,但是,没有绝对完美的道路,各个企业应顺应规律,寻求发展,打通连接资本市场的通道,加强产业或跨行业合作。


企业可通过资本市场,比如新三板、IPO、并购等,寻求照明企业的突破途径。


4 《用光共创价值》
荣浩磊  北京清控人居光电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


 


当下照明行业以偏好为驱动,呈现出一片繁华的气象。然而,繁华之下却存在着行业疑虑——粉饰工程能否长久支撑,这种繁华是否为昙花一现?除此之外,其中的文化隐忧也需引起我们的注意。


照明行业应加强正面驱动,提高城市竞争力,以多元包容的姿态,满足接地气的需求;在产业发展方面,应强调以创造力为主的效能输出,使照明为现有资源带来更多价值;照明项目都应具备增强人的自豪感与归属感的功能。


消弭照明行业已有的负面影响,创造环境友好型社会,反对失控和过度的景观照明,对逸散光进行有效控制,实现照明的可靠性、稳定性;在目标设定、供应管理、维护运行等方面实现照明行业的经济合理;在维护运营方面,要适应变化,提高效率;照明行业不能只靠信息对称,应推行知识库、数据库、智库的分享,达到信息交流的目的。


光与艺术专场


5 《艺术灯光唱响文化自信》
王雪晨  北京锋尚世纪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景观事业部总监


 


舞台灯光和照明的差别体现在光比、光束和影像上,但是二者又相互跨界融合。通过跨界,沉淀出三种形式,分别是灯光秀、旅游产品和创新团队。


两方面的跨界呈现了一个全新的作品——上海中心。它主要依靠舞台灯光的光束灯进行呈现,其他部分则采用泛光照明的手法。


与此同时,两者的跨界合作也体现在旅游产品上,通常归纳为人海战术和实景秀。人海战术以人的表演作为主体,而实景秀则是夜间旅游的产品。通过打造夜间旅游产品,不仅能提升城市夜景形象,也能为城市创造经济价值。


6 《智慧光影,夜景旅游》
曲国军  中央电视台高级灯光设计师


 


在舞台灯光的表现手法上,常常会采用以点带面、以动带静的形式,以动为主导,亮化周边环境,动静结合,形成整体联动。


目前在旅游产品中最好的表现手法是通过光影带你体验当地的文化特色,穿越前世今生,爱上一座城市的夜色。


以夜景旅游带动灯光经济,就要有一个浓缩当地文化的光影故事。好的光影故事能够撬动和盘活当地经济,带动当地人气的提升。用心感悟世界,用光美化生活。

 

光与空间专场


7 《解读照明行业的变革》
Keven Shaw(英国)  KSLD照明设计公司设计总监  


 


我们不仅要从今天开始学习,更要向过去学习。光的工作原理、如何运用光的原理、如何用光服务各种不同场合的原理,都和百年前基本一致。但从煤气到电能的照明,说明照明行业处于不断改变和发展之中。


LED化是整个行业从传统光源迅速转向LED照明的过程,它更新换代的速度过于快速,所以要先了解目前市场上的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为项目制定使用方案。


智能照明的控制组件一方面应该是智能的,另一方面还要考虑用户需求,界面必须尽可能地简单自然,这是一个艰难却也有趣的过程。现在LED灯易于控制,不一定必须在控制系统的界面进行控制,而是灯具本身就有一个内置的控制系统,我们可以通过数据的获取来进行LED灯的控制。


我们一定要明确知道人类是如何运用视觉的,要满足顾客对照明的需求,避免不适的产生。人的眼睛虽然会老化,但是就算视力受损,人的大脑还是会做出适当调整补偿视力。我们要了解老年人随着年纪增长,眼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从而更好地服务老年人的照明需求。


光与建筑专场


8 《建筑照明》
沈葳  浙江城建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院长


 


一份阿里研究院对“95后”社交与消费的调查报告得出结论:互联网的世界是看脸的,即视觉系“自拍文化”。实际上,自人类有媒体开始,视觉消费就成为了当代社会消费主义的主流,强调视觉快感,专注感性愉悦,人是为“看”而存在的。因此,建筑照明要符合人类“看”的需要,它以功能性诠释对人的关怀;以呈线性展现建筑文化特征;以装饰色彩和动态设计影响视觉体验,达到愉悦公众的目的。


寻找可认知的城市空间与建筑立面,是万变不离其宗的设计思想,并不妨碍争取多样化的表现手法。重要的是对历史传统和当代建筑文化的深刻理解,城市风貌与建筑风格要面向大众展示,建筑照明的意义最主要体现两个方面:呈现、装饰。


呈现什么,是建筑灯光审美的基础;怎样呈现,是设计手法高低的指针。其中,建筑体量感、元素与符号、轮廓与造型、材料与肌理是“呈现”的重要因素。


聚落中的空间特征总的来说是同中求异、大同小异。其中,“同”是对原型的模仿和积累,“异”是个体的优化和变异。


9 《照明设计启示录》
许东亮  栋梁国际照明设计(北京)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



 


照明设计灵感来源于多方面的启示,包括日光的启示、生活的启示和文化的启示。


日光的启示包括从强度、角度、色彩和空间等四个方面带来的启示。设计师们应学会模仿自然,使照明设计形成自然的感觉。比如从日光的投射方向,思考灯光应该如何投射,如何打亮局部,才能让项目带有立体感和张力。


生活的启示主要包括色温、高度、尺度。照明设计应遵从“下暖上冷”原则;高度决定生活,设计师要有意识地强调根据实际强调高度;除此之外,还应强调人的行为边界,使照明服务于人。


文化的启示,既包括历史,也包括未来。尊重历史、展现未来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比如广州的小蛮腰,现已成为广州的符号之一。照明设计应以提高人的认知为目标。


主持人


照明设计专场
浙江城建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院长  沈葳先生  


 


灯光与经济专场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照明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梁峥先生 

 

 


光与艺术专场
上海现代建筑装饰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室内照明所所长  杨贇先生


 


光与空间专场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光环境设计研究所所长  王小冬女士


 


光与建筑专场
华南理工大学城市规划与环境设计研究所所长  赵红红先生


 


无论是对照明技术和标准成熟与否的探讨,还是对智能照明、跨界融合等热门话题的追问,抑或是对光影艺术、人性化设计的寻思,演讲者都以其丰富的照明从业经验,为听众呈现一场饕餮盛宴。

亚洲照明艺术论坛自2005年开办以来,不断推陈出新、发展完善,论坛目前除了具备高度的专业性外,更是具备国际化的规模和水准,成为国内外设计新思潮碰撞与融合的平台。


组织机构信息
主办单位: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仰光传媒
唯一支持单位:亚洲照明设计师协会(AALD)

下载报名表